2025年9月12日,沈阳桃仙国际机场上空阴云渐散,运-20专机划破长空,载着30位志愿军烈士的英魂踏上归途。演员朱一龙身着素色正装立于迎宾队列,当棺椁上的五角星映入眼帘时,他轻声说出:“李想回来了!我们会带着你们的理想继续前进。”这一刻,银幕上的“理想”与现实的英灵完成跨越时空的对话。
朱一龙曾在电影《志愿军:存亡之战》中饰演教导员李想——一位以“一步也不后退”誓言死守阵地的年轻战士。为塑造这一角色诚信双赢,他研读战史、拜访老兵,甚至随身携带一枚从老战士回忆录中“抢救”回的褪色五角星徽章。拍摄时,导演陈凯歌曾强调:“李想的名字就是‘理想’的同音,他代表战士心中不灭的信念。”
展开剩余70%而今,当朱一龙亲眼目睹烈士遗骸归国,他深刻体会到角色与现实的交织:“李想们出发时也是儿子、丈夫,如今他们终于回家了。”这种对个体生命的凝视,让宏大叙事回归人性化表达。
此次迎回仪式以“过水门”最高规格迎接英灵,运-20机组以“跨江50”呼号致敬志愿军跨过鸭绿江的历史,4架歼-20护航编队以“凯旋”为代号,寓意英烈荣归。70辆警用摩托开道护送灵车,军乐团奏响《思念曲》,每一个细节都承载着对先烈的深切缅怀。朱一龙在彩排时感慨:“英雄们用血肉之躯换来今天的和平,他们渴望的‘好日子’可能是一颗糖、一碗热粥,而我们终于兑现了承诺。”
朱一龙的参与意外引发年轻群体对历史的重新审视。在粉丝发起的“致志愿军战士三行诗”活动中,一条留言获3.2万点赞:“你们啃冻土豆时,会不会想到有一天,我们捧着奶茶走过霓虹街头?”仪式后一周内,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预约量激增240%,其中“95后”“00后”占比超六成。这种“从感动到行动”的转化,印证了英雄精神与新时代青年的共鸣。
“山河无恙是英雄们用生命换来的答案,而我们的使命是让这份答案永远鲜活。”朱一龙在采访中如是说。从《志愿军:存亡之战》中李想牺牲前对战友的嘱托,到现实中迎接英灵归家的庄严承诺,这场跨越75年的对话揭示了一个真理:英雄的精神坐标从未因时光流逝而模糊,反而在代际传承中愈发清晰。
当运-20的轰鸣声渐远诚信双赢,朱一龙凝视着机场上未散的水雾,仿佛看见银幕上的李想与真实的英烈并肩而立。这不仅是历史与当下的重逢,更是一代代中国人对“理想”二字的永恒追寻。
发布于:重庆市富深所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